外省动态

牵手“小农户”,共闯“大市场”

  • 时间:2025-09-12

  • 浏览:99

  • 来源:新华日报

  • 作者:

  • 字号:
  • 打印

  • 分享:

图片

泗洪县临淮镇蟹农正在给螃蟹投喂饵料。赵军干 摄 (视觉江苏网供图)

图片

泗洪县半城镇祖姚村,果农正在采摘黄桃供应市场。刘烨 摄 (视觉江苏网供图)

江苏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《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强化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意见》,旨在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机制,让“小生产”联通“大市场”、“小农户”享有“大资源”,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增势蓄能。

服务“三农”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、生存之基,在这方面具有长期基础和独特优势。在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方面,他们探索出哪些新举措?记者近日和市、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面对面,听他们谈一谈如何做好买卖、完善服务。

“小生产”联通“大市场”,让买卖不一样

聚焦“小生产”联通“大市场”,让农产品卖得出、卖得好,江苏省各地供销合作社各有各的招。

如东沐园春家庭农场,2022年流转土地70亩,投资500万元建成4万平方米智能温控大棚种植阳光玫瑰。去年因在挂果初期,产量少,通过组织现场采摘体验,销售不愁。“今年进入盛果期,预计产量约30万斤,没想到今年阳光玫瑰价格低迷,一旦滞销将血本无归。”农场负责人葛峰说。情急之下,葛峰向如东县供销合作社求助。供销合作社立即联系供销超市与其对接,超市负责人现场品鉴后当场就签订了直供协议。“第二天清晨新采摘的阳光玫瑰摆上超市货架,500公斤很快售罄。预计到9月底,果园里的葡萄就能卖完。如果没有供销合作社的帮助,今年的葡萄也不可能卖得出、卖得好。”葛峰感激地表示。

沐园春家庭农场是“如意东方”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企业。2021年,如东县供销合作社与国有企业东和集团成立江苏东和供销有限公司,注册“如意东方”,目前已授权88家企业,基本都是小生产者,有很多是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。“以这个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抓手,我们有效整合本地农业资源,推动传统‘小散弱’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‘大市场’精准对接。”如东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吴亚云说,通过线下设立品牌专柜、品牌旗舰店,线上进驻电商平台,“如意东方”总销售额已超3.5亿元,有效助力如东农产品打开销路。

如东本土老牌酱菜企业——南通琳丰食品有限公司也是“如意东方”授权企业。该企业曾经遭遇产品滞销、资金链断裂的困境。成为授权企业后,他们首次亮相上海农产品展销会,独具风味的萝卜酱菜赢得连锁超市罗森的青睐,一举拿下4万份酱菜订单,扭亏为盈。“近期我们正购置设施、扩大规模以满足订单需求。”该公司负责人徐菊香说。

近年来,海安市李堡镇杨庄村培养了一批有直播与销售能力的网络“新农人”。海安市供销合作社也曾对线上销售进行初步探索,销售成果不尽如人意。他们决定和李堡镇杨庄村合作,开设杨庄供销超市,打造杨庄基层社。“村里提供场地和电商推广服务,供销合作社提供商品货物和物流渠道,由供销合作社全程管理销售额,利润按照比例进行分配打入村集体账户,增加集体收入。”南通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张蓉蓉说,“现在村里每天给供销超市的商品拍视频,每周开展3次直播,打造供销爆品。今年的翠梨,通过供销超市直播,3天卖了6万元。”

“小农户”享有“大资源”,让服务不一样

高邮市龙虬镇种植户王文兵没想到种田也可以当“甩手掌柜”,从耕地、播种、施药、收割都外包给高邮市供销合作社下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。今年夏收,他承包的1800多亩小麦田里,多台收割机来回穿梭,只用3天就收割完毕。

“小农户”享有“大资源”,让农业生产更高效。“我们为小农户拓展全程社会化服务,联结9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,整合大型农机、无人机等农用机械260余台套,完成7万余亩小麦全托管社会化服务,累计服务面积达27.8万亩次。”高邮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王正玉说,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,农户种植成本降低了,实现每亩节约生产成本73元,让“小农户”真正享受到“大资源”带来的便利与效益。

在泗洪县,3个高标准农产品直供基地的示范引领,让众多小农户实现从“亏本”到“盈利”的转变。泗洪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陈志刚讲了个故事。临淮镇螃蟹养殖户段广国有86亩塘口,早年独自经营时期,养殖收益极不稳定,甚至陷入“年年亏损”的困境。转机出现在他成为绿康养殖基地会员后,通过参加定期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,他改变了以往“凭经验、靠感觉”的养殖模式。2024年,段广国的养殖塘口实现亩均效益增收6000元的飞跃,以其86亩的养殖面积计算,年度总收益增加51.6万元,彻底扭转了连续亏损的局面。

泗洪县半城镇祖姚社区农户祖超康种植5亩黄桃田,原来选苗凭老眼光、施肥靠感觉、病虫害防治依赖常规农药,不仅亩产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,果实大小不均、甜度不足,销路也时常受阻。2024年加入祖姚黄桃种植直供基地统一管理后,因品相好、甜度高,被收购商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订购,收入较往年大幅增加。今年,他逐步将黄桃种植面积扩大至30亩。“如今,30亩黄桃园全部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,亩均综合收益较最初自己种植时增长近3倍。”祖超康说。

“积极构建覆盖全程、综合配套、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推动技术、信息、设施等资源向小农户集聚,才能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生产效率。”苏合农服总经理孙振中是北大博士后,做过研究、经营过农场。“这几年最大的变化,一方面是农业的有序性发展,表现为通过高标准农田治理,田块的宜机化程度提高,更便于接受社会化服务,同时社会化服务团队的分工更加专业、有序;另一方面是农业的创新性发展,人工智能的应用对智能农机、智慧农技带来很大影响,农业的创新节奏加快,‘谁来种地’难题有望被智慧农业解决。”

找准突破点,买卖更好做服务更完善

供销合作社主任们也向记者诉说了他们遇到的难处。

宜兴市供销合作社深入推进产业联盟共建活动,目前已促进18家300亩以上种田农户有意向参与共建联盟。“在推进‘四方’联盟共建过程中,由于涉及利益分配,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,各方的融合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。”宜兴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沈鹰峰说。

“一方面,流通网络建设统筹不够,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,部分区域仍存在‘最初一公里’和‘最后一公里’的断链问题;另一方面,专业人才短缺,缺乏熟悉现代物流、电商运营和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制约了服务创新。”吴亚云说。

突破的方向在哪里?“要有平台才好开门做生意,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产品流通,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,首先得建一个农产品流通平台。”扬州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李琪介绍,“今年1月,我们组建农产品流通公司。一季度中标3000万元,7月中标一单一个亿的大生意,给广陵区的学校食堂供应食材。这单生意背后,有37家供应商,至少联结6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。”

在张蓉蓉看来,要想做好买卖促消费,必须学会抢抓热点。“我们打造‘赛事+市集’融合模式,通过搭建全域消费场景、深耕地域文化品牌、畅通产销对接渠道,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。”截至目前,南通市供销合作社已结合“苏超”组织开展3轮次市集活动,搭建供销市集16场次,吸引客流近15万人次。

值得关注的是,《意见》提出要推广“基层社(社有企业)+村集体+农户”合作模式,鼓励供销合作社推广“科技+服务”“互联网+服务”等模式,加快推动智慧农机、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运用,助力智慧农业发展。据了解,在宜兴,由太华供销合作社参与出资的江苏九香公司正新建智能化中央工厂,投资8000万元建设1.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茶叶加工车间,建成后将辐射茶园面积约1万亩,预期服务茶农可增加400户。

“《意见》的出台,为江苏省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”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张建军说,立足江苏400多万户小农户的省情实际,通过构建多元流通体系、整合服务资源、推动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举措,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助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促进乡村全面振兴。到2030年,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力争达到2500万亩,其中全托管服务面积500万亩。

责任编辑: 周钰